close
花費12小時,游遍箭竹海、跨越無數個倒木障礙、高低落差極大階梯、返程還下雨,總算拿下今年度第1座百岳-西巒大山,還附帶玉山群峰、馬博橫斷、郡大等無敵大景,雖然累但很滿足
自從擔任外勤主管後,繁忙的工作使我暫時告別登山活動,直至近期總算有時間重新接觸登山活動,爬了幾座中級山、走了幾條古道,對自己的體能稍微有點信心後,自然而然又開始接續我的百岳挑戰;29岳的紀錄自關山嶺山迄今已停留2年有餘,第30岳一定要挑座具有紀念性、畢生難忘的,選了半天又得配合工作空檔,最後終於選擇由好友Joe舉辦「西巒大山」活動。
西巒大山在哪裡?這座偏冷門的山岳就雄立於南投縣陳有蘭溪與郡大溪之間,如果你從日月潭朝霧碼頭南望,湛藍的湖水後方層巒疊嶂處,右邊最高的山嶺(常被雲霧鎖圍繞)即是西巒大山,以陡坡漫長著名;在網路上山友們曾比方如果志佳陽大山是單攻聖品,那麼西巒大山一定是單攻絕品,絕對會讓你畢生難忘!
7月25日下午3點我與2名同事自行開車到南投水里火車站集合,等候其他19名團友到達便出發至大約1小時車程之遙的人倫林道-新人倫工作站,人倫林道入口在台21線新中橫公路約80.8K處,係因民國39年之後,林務局為了大量伐木所闢建,以便深入巒大山區深處,將被砍伐的原木運出,林道37.6Km處舊人倫工作站原本係當時巒大林場的心臟地帶,伐木全盛時期工作站不但有辦公室、員工宿舍,還有著名的巒大牡丹花圃與全臺灣最高海拔香火鼎盛的福德堂,林道更有交通車補給車往來,非常熱鬧。然而隨著臺灣伐木政策結束,人倫林道開始沒落,後來又因九二一地震之後,林道後端坍方目前已經完全廢棄無法通行,原本登西巒大山可從37.6Km舊人倫工作站(巒安堂)旁邊的登山口(H2,600m)上攀,約90分鐘即可輕鬆登頂的舊登山路線已經廢棄,如今人倫林道只能通到17.5Km處的新人倫工作站。
扺達新人倫工作站讓管理員核對資料後,準備搭營帳,有幾次經驗的我還好,但2名同事顯然有點好奇及無法適應帳篷生活,登山就是這樣,當你達到某個程度之後,當日來回已經滿足不了你、有山屋可以過夜的行程又都走完時,帳篷就會變成好朋友,事實上我自己也想買頂個人帳,可以獨自休息而不用與其他人擠在一起,睡眠品質也會好一些;吃完晚餐,離就寢尚有一段時間,大家經討論之後,Joe決定原本預計凌晨5點出發更改為2點,雖然提早3小時,但考量路途遙遠,寧願摸黑上山、也不要摸黑下山,事後證明這是對的。
搭帳棚~~
26日凌晨2點30分大夥整裝完畢,準備上山,西巒大山之所以難爬在於它並不是熱門路線,長達近10公里(有另一說7公里)的步道自然不會有人定期維護,因此路徑原始難走是可以預期的,另外從17.5Km處登山口到海拔3,081公尺山頂高低落差達1,500公尺以上,漫長難走又落差大的步道想必頗有挑戰;進入登山口,穿過平坦易行的樹林及竹林後,即是高過人身的箭竹林,剛開始我還不以為意,沒想到連日午後雷陣雨潮濕的環境使得箭竹露水深重,沒走幾步路身上衣物就被露水打濕,看著泛著濕意的袖子,我不禁苦笑幸好現值夏日溫度高不至於感到寒冷,如果是冬天那可有苦頭吃了…穿梭於連綿不斷箭竹林加上略濕的衣服,自己彷彿於沒有邊際的箭竹海中游泳,只是不知此海盡頭究竟在何處?
一路走走停停,總算在5點30分走到第一瞭望臺,這趟路程至此大約已走完一半,隨太陽升起,大略看見些許展望,只可惜木造瞭望臺不敵天災倒塌,否則應能登上看看美麗的日月潭;趁休息等待落後團友時,我趕緊跑到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將溼透的衣服想辦法曬乾,順便吃點糧食補充熱量,然而眼見後段班團友一直無法與我們會合,等了40分鐘,身體越等越冷,乾脆跟押後的Joe講先走一步,直接在山頂會合。
26日凌晨2點30分大夥整裝完畢,準備上山,西巒大山之所以難爬在於它並不是熱門路線,長達近10公里(有另一說7公里)的步道自然不會有人定期維護,因此路徑原始難走是可以預期的,另外從17.5Km處登山口到海拔3,081公尺山頂高低落差達1,500公尺以上,漫長難走又落差大的步道想必頗有挑戰;進入登山口,穿過平坦易行的樹林及竹林後,即是高過人身的箭竹林,剛開始我還不以為意,沒想到連日午後雷陣雨潮濕的環境使得箭竹露水深重,沒走幾步路身上衣物就被露水打濕,看著泛著濕意的袖子,我不禁苦笑幸好現值夏日溫度高不至於感到寒冷,如果是冬天那可有苦頭吃了…穿梭於連綿不斷箭竹林加上略濕的衣服,自己彷彿於沒有邊際的箭竹海中游泳,只是不知此海盡頭究竟在何處?
一路走走停停,總算在5點30分走到第一瞭望臺,這趟路程至此大約已走完一半,隨太陽升起,大略看見些許展望,只可惜木造瞭望臺不敵天災倒塌,否則應能登上看看美麗的日月潭;趁休息等待落後團友時,我趕緊跑到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將溼透的衣服想辦法曬乾,順便吃點糧食補充熱量,然而眼見後段班團友一直無法與我們會合,等了40分鐘,身體越等越冷,乾脆跟押後的Joe講先走一步,直接在山頂會合。
倒塌的瞭望臺
前人的路程紀錄
路上難得的展望....
陳有蘭溪與濁水溪匯流處
過第一瞭望臺之後步道兩側箭竹減少、也變矮了,可能日照較為充足關係,林相乾燥許多,少了露水影響,衣服保持乾燥狀態身體就不容易感到寒冷;不過結束上半場於浩瀚箭竹海游泳後,下半場緊接著又遇到另一個難題,不但落差加大,彷彿將所有爬坡高度集中於後半部,橫亙於我們眼前的是數不盡巨型倒木,我那2名常爬山同事還好,總能立即反應閃過障礙物,不過我就慘了!反應遲鈍又急著趕路使我頭常撞到前方倒木,腳太短要跨過時總卡住,還有數不盡樹根路、拉繩陡坡、落差大的踩點難找的路徑…路程中我心裡疑惑著「這哪像百岳的路啊?根本是中級山好嗎?怎麼會這麼難走?」;看著前方上坡盡頭樹叢透著微微晴光總以為爬完這個坡即抵達山頂,沒想到當你走到盡頭發現此係假山頭前方還有另一個坡,如此重複數次,直到翻越2830峰,我們才真正踏上攻頂的路程,並於上午9點46分抵達山頂。
過第一瞭望臺之後步道兩側箭竹減少、也變矮了,可能日照較為充足關係,林相乾燥許多,少了露水影響,衣服保持乾燥狀態身體就不容易感到寒冷;不過結束上半場於浩瀚箭竹海游泳後,下半場緊接著又遇到另一個難題,不但落差加大,彷彿將所有爬坡高度集中於後半部,橫亙於我們眼前的是數不盡巨型倒木,我那2名常爬山同事還好,總能立即反應閃過障礙物,不過我就慘了!反應遲鈍又急著趕路使我頭常撞到前方倒木,腳太短要跨過時總卡住,還有數不盡樹根路、拉繩陡坡、落差大的踩點難找的路徑…路程中我心裡疑惑著「這哪像百岳的路啊?根本是中級山好嗎?怎麼會這麼難走?」;看著前方上坡盡頭樹叢透著微微晴光總以為爬完這個坡即抵達山頂,沒想到當你走到盡頭發現此係假山頭前方還有另一個坡,如此重複數次,直到翻越2830峰,我們才真正踏上攻頂的路程,並於上午9點46分抵達山頂。
再甘苦也要拍照~~~
隱約可見的日月潭
一路都是這種路
西巒大山(H3,081m,新制百岳排名92) ,為玉山山塊最北的一座三千公尺級山峰,布農族稱它"Arowa"(阿洛瓦山),早年山界稱之為"巒大山",後來為了與東巒大山區別,現今多以西巒大山 稱呼,現在山頂上仍存有瞭望臺,古色古香的簡樸建築令人緬懷那自日據時代便已開發、國民政府遷臺後進入全盛時期的巒大林場,然而隨著伐木產業沒落、天災頻繁毀壞道路,如今西巒大山關上平易近人大門,想再它一面可沒那麼容易。一般來說,即使山頂視野再好,常常因為上來時間已靠近中午,雲霧籠罩什麼也看不見,因此在網路上有關西巒大山的圖文大部分都看不到什麼東西,拜本次提早出發所賜,抵達山頂時間尚早,因此很幸運地擁有無敵展望,眼前玉山群峰在右(主、東、北、北北峰清晰可見)、馬博橫斷在左,還有那在2大山群前那綠油油高山草原坐車比爬山還累郡大山、郡大北峰及望鄉山,山群之後神秘的岳界障礙南三段,坐在瞭望台前欣賞難得景色相當滿足。
西巒大山(H3,081m,新制百岳排名92) ,為玉山山塊最北的一座三千公尺級山峰,布農族稱它"Arowa"(阿洛瓦山),早年山界稱之為"巒大山",後來為了與東巒大山區別,現今多以西巒大山 稱呼,現在山頂上仍存有瞭望臺,古色古香的簡樸建築令人緬懷那自日據時代便已開發、國民政府遷臺後進入全盛時期的巒大林場,然而隨著伐木產業沒落、天災頻繁毀壞道路,如今西巒大山關上平易近人大門,想再它一面可沒那麼容易。一般來說,即使山頂視野再好,常常因為上來時間已靠近中午,雲霧籠罩什麼也看不見,因此在網路上有關西巒大山的圖文大部分都看不到什麼東西,拜本次提早出發所賜,抵達山頂時間尚早,因此很幸運地擁有無敵展望,眼前玉山群峰在右(主、東、北、北北峰清晰可見)、馬博橫斷在左,還有那在2大山群前那綠油油高山草原坐車比爬山還累郡大山、郡大北峰及望鄉山,山群之後神秘的岳界障礙南三段,坐在瞭望台前欣賞難得景色相當滿足。
終於到了
三角點我好想親你喔(淚)
好棒的山景
於山頂休息40分鐘,見遠方雲霧漸漸往我們方向聚攏,該是離開時候,連忙與三角點及山名鐵牌拍好幾張照片後,準備下山;爬山這幾年,如何上山的就該如何下山向來清楚,只是面對那些我曾經努力爬上來的險徑時,我仍有腿軟的感覺,一路努力朝下走,連續陡坡讓我的膝蓋有點吃不消,但為能提早回車內休息,硬著頭皮也得走,順著步道抵達第一瞭望臺已近下午1點,天空開始飄落雨絲,原以為只是常見的霧雨,沒想到雨愈下愈大,大到非穿雨衣不可的程度,雨水使我們歸途困難度提高,腳底踩混雜爛泥的小河流(步道變水道了),偶爾不慎還滑倒好幾次,頭頂著不停地雨勢享受著被雨水及汗水弄得全身濕的感覺,剛開始還能夠閒聊幾句的餘裕至此已完全提不起勁,心裡叼唸此山決不再爬第2次。走了半天總算看到農家因應灌溉需求所鋪設的水管,知道距離出口很近了,才放下心中一顆大石,然而痠痛的腳無法再加快速度,龜速前進總算下午4點終於看見人倫林道影子,回到車上連忙搓揉疼痛發軟的膝蓋,這座西巒大山稱為「膝軟」大山當之無愧!
於山頂休息40分鐘,見遠方雲霧漸漸往我們方向聚攏,該是離開時候,連忙與三角點及山名鐵牌拍好幾張照片後,準備下山;爬山這幾年,如何上山的就該如何下山向來清楚,只是面對那些我曾經努力爬上來的險徑時,我仍有腿軟的感覺,一路努力朝下走,連續陡坡讓我的膝蓋有點吃不消,但為能提早回車內休息,硬著頭皮也得走,順著步道抵達第一瞭望臺已近下午1點,天空開始飄落雨絲,原以為只是常見的霧雨,沒想到雨愈下愈大,大到非穿雨衣不可的程度,雨水使我們歸途困難度提高,腳底踩混雜爛泥的小河流(步道變水道了),偶爾不慎還滑倒好幾次,頭頂著不停地雨勢享受著被雨水及汗水弄得全身濕的感覺,剛開始還能夠閒聊幾句的餘裕至此已完全提不起勁,心裡叼唸此山決不再爬第2次。走了半天總算看到農家因應灌溉需求所鋪設的水管,知道距離出口很近了,才放下心中一顆大石,然而痠痛的腳無法再加快速度,龜速前進總算下午4點終於看見人倫林道影子,回到車上連忙搓揉疼痛發軟的膝蓋,這座西巒大山稱為「膝軟」大山當之無愧!
第30岳到手
三人組
感謝Joe帶我們上來
歡樂大合照
隨團友一一返回,大家也準備出發至水里舉辦慶功宴,唯獨有團友體能不佳無法繼續走,得請山青司機們上去協助,幸好平安下山沒出狀況,也因為當初我們決定提早上山,所以即便有團友體能出狀況時,也能及時予以協助,避開了摸黑下山的風險;從凌晨2點半至下午4點花費12小時,游遍箭竹海、跨越無數個倒木障礙、高低落差極大階梯、返程還下雨,總算拿下今年度第1座百岳-西巒大山,還附帶玉山群峰、馬博橫斷、郡大等無敵大景,雖然累但很滿足,希望今年還能再多爬幾座百岳。
隨團友一一返回,大家也準備出發至水里舉辦慶功宴,唯獨有團友體能不佳無法繼續走,得請山青司機們上去協助,幸好平安下山沒出狀況,也因為當初我們決定提早上山,所以即便有團友體能出狀況時,也能及時予以協助,避開了摸黑下山的風險;從凌晨2點半至下午4點花費12小時,游遍箭竹海、跨越無數個倒木障礙、高低落差極大階梯、返程還下雨,總算拿下今年度第1座百岳-西巒大山,還附帶玉山群峰、馬博橫斷、郡大等無敵大景,雖然累但很滿足,希望今年還能再多爬幾座百岳。
曾經有人說:人只需要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每天都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好好做好,不必有很高的理想,非要什麼不可。第一,你不一定有機會;第二,你不一定做得來;第三,你不一定喜歡。
生涯要什麼策略?就是充實自己,做喜歡做的事,慢慢了解自己。
第1句話我並不是非常認同,但第2句「充實自己,做喜歡做的事,慢慢了解自己。」我希望可以再多學一點東西,做喜歡做的事(多爬幾座山、到處走走),慢慢了解自己,精彩自己的生涯
生涯要什麼策略?就是充實自己,做喜歡做的事,慢慢了解自己。
第1句話我並不是非常認同,但第2句「充實自己,做喜歡做的事,慢慢了解自己。」我希望可以再多學一點東西,做喜歡做的事(多爬幾座山、到處走走),慢慢了解自己,精彩自己的生涯
~完~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