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姑大山,又名白狗大山,為臺灣百岳之一,排名45,海拔3,341公尺,頂峰有一顆一等三角點,與屏風、畢祿及羊頭山合稱為「中橫四辣」,在屏風山變更新登山路徑後,其難度由「大辣」成為「特辣」,居四辣之首;地理位置位於臺中市和平區與南投縣仁愛鄉交界處,原屬雪山西南延伸支脈,因大甲溪水切割,成了隔著德基水庫與雪山山脈遙遙相望的獨立山塊,北臨大甲溪與大劍山、大雪山對峙,南隔北港溪、濁水溪與干卓萬山相望。
白姑大山為白姑山群最高峰。山群南部為北港溪源,溪谷是泰雅族賽考列克群「馬卡納奇亞群」下之福骨群(Xalut)的世居地。「Xalut」在泰雅語中意指「居住在深山中的人」;清代臺灣府志中記載為福骨社,日治時期,以日語轉換為「Hakku」,今譯作白狗或白姑,是為由來。
猶記101年4月初次攀登白姑大山,是參加臺中長青與臺南早覺登山隊的姐妹會3天會師活動,當時我背負近20公斤(含6公斤乾淨水,大概人生目前背最重)與2位各背近40公斤的長青嚮導兼協作於寒風冷雨中且走且坐,抵達司宴池營地時我早已全身濕透,雨中強忍著失溫帶來的全身顫抖搭營,隔日醒來帳篷已經淹水,大家討論後趁著短暫雨停下撤回家,那是我人生中第1次如此狼狽;這幾年陸續完成屏風、畢祿及羊頭山等山,惟獨白姑大山數次失之交臂,此行總算有機會再次踏上白姑山區,希望一切順利。(第一次白姑紀行)
行程規劃
時間:107年8月11~12日
第一天
05:15臺中市集合出發→09:00最後農家登山口起登→12:10三錐山(H2,570m)午餐→沼澤區(毒龍潭)→14:30杉林營地(距司宴池約500m)
第二天
01:00起床早餐→02:00杉林營地輕裝起登→02:30司晏池(H2,890m)→03:30白姑東南峰(H3,035m)→04:30吉他營地(H2,797m)→07:00青草池(H3,190m)→07:20石瀑區→08:40白姑大山(H3,341m)→14:30杉林營地→16:00拔營下山→19:15最後農家登山口→21:30埔里夜市慶功宴→賦歸
白姑大山路徑圖(資料來源:黃家大嫂)
8月11日早上與臺中森活的夥伴會合後,20人的隊伍於霧社短暫休息後浩浩蕩蕩從台14甲線轉入曾號稱「全國最爛道路」的力行產業道路至紅香部落,車行至最後農家已是極限,下車整理裝備,看著最後農家房舍後面大小便沒有掩埋、衛生紙隨意丟棄,莫怪乎農家主人對我們這群登山客不友善。
步行至上方登山口,隨即轉入平坦好走林道,約20分鐘後沿水管路緩步上升,Z字形步道上三錐山,隊伍速度慢,大夥背重裝走得氣喘吁吁,所幸天氣晴朗,陽光灑落林間不過曬倒也舒適。
張博威山難後這裡就用柵欄圍住並加掛牌以指引...避免有人再次迷路
中午抵達三錐山(H2,570m)午餐,無論規畫2天還是3天,第1天的行程皆於雜木林內行走,要到司晏池營地始有展望,續通過三錐山經沼澤區(又名毒龍潭)後,步道多處開始被巨大倒木所占據,或坐或跨對我這個腿短的人實在辛苦,還得小心留意踩到FB社團數日前通報步道上的蜂窩。
在上坡續往司宴池某路段,原先我以為已閃過蜂窩便不在意前方那群飛舞的黑色小蟲,走過才知那是前面隊友踩到蜂窩所飛出來的蜂群,一時間我看見手套上滿滿的野蜂恐懼之餘也趕快衝出蜂群,隊友見我雙手被蜂螫十數處熱心提供藥物減輕不適,事後方知還有其他隊友被螫,甚至比我嚴重,登山過程難免被蟲咬傷,之前在清水大山被螞蝗咬、在鳶嘴西稜罹患毛毛蟲皮膚炎,但被蜂群包圍我還是第1次,有這次恐怖經驗及想到新聞常見蜂螫致死案例,登山不可不慎。
紮營啦~
步道之後是松針步道,走起來很舒適,而且樹型相當有特色,一路上登山同好太多,經過討論我們沒紮營在司宴池(營地應該滿載),而是選擇下方0.5公里處平坦營地紮營,白姑大山沒有乾淨水源,我們只好至司宴池取俗稱的「青草茶」池塘水回營地過濾,幫助協作蝌蚪準備晚餐,本想與幾位攝影同好至司宴池欣賞晚霞,卻因起霧而作罷,安排2天登頂的行程是有點趕,這晚大家早早就寢以因應明日漫長的路程。
翌日凌晨1點起床2點出發,昨日被蜂螫傷處仍然隱隱麻痛,且訊號太好臨時接獲通知協助處理工作事務,沒怎麼休息,行至白姑東南峰(H3,035m),滿天星斗,銀河懸掛頭頂,適逢英仙座流星雨能見流星劃過天際,眾人驚呼連連。
通過白姑東南峰就是一連串陡下坡,鑽在比人還高的箭竹林過最低鞍部直至吉他營地(H2,797m),想到現在下切的240公尺,待會不僅得還回去,還得再加爬400公尺高度方抵達山頂著實無力;離開吉他營地步道必須攀岩壁往上,正值日出時分,巨木林立倒像身處北大武山,行走至此眼見隊伍間距似乎拉得太長,遲遲沒有落後隊友的消息,索性就不趕路程啦!緩步向上走尋處相對高點看向遠方雲海諸峰,夢幻到有種身處蓬萊仙島的感覺,只是那並非我這個旅人的目標,我的目標尚躲在層層山頭之後,欣賞美景後還需趕路哩!
一路攀爬岩壁、跨越倒木及鑽箭竹,抵達青草池營地總算能看見白姑大山身影,「山頭已在眼前,再堅持一下就會到了!」自我勉勵後,抬起痠痛雙腳繼續走,又連爬不知幾個假山頭後終於抵達石瀑區,石瀑一洩千里類似登頂前的玉山前峰、池有山,從昨日至此時大概僅有登山口那小段林道是平坦道路,其他路徑崎嶇、障礙連連,仿若加長版500公尺障礙,與在場隊友討論反正上去山頂也無處休息,石瀑區有樹蔭遮蔽在此小睡片刻等待落後其他人也好,然而半個多小時過去,我們仍有半數隊友未見人影,只好先往上攀至山頂拍攝個人照,以節省等待拍照時間。
雲海上的蓬萊仙島
自石瀑區到山頂僅需約20分鐘,站在山頂上深吸口氣,環顧四周北一段、北二段余雲海間若隱若現,雪劍線、雪山西稜則較清楚,屬於一等三角點視野真棒!
每每看著隨身碟仍未歸檔的「白姑大山」資料夾總覺得遺憾,拖了6年我終於至此並將中橫四辣最後一塊拼圖補上,心願達成之後的滿足感是難以言喻的;隊友們陸續抵達,直到押隊的廖大哥到後,大家滿是欣喜之情,連忙大合照,我又與幾位完成四辣的隊友合照作為紀念,眼見時間不早我們這群先到的人便先下山,凌晨自營地至山頂5公里的路程花了5個多小時才到,回程仍然得將來時路走過一遍,更何況返回營地後還要重裝再走近5公里山路至登山口才算結束,下山才是真正的考驗。
北一段.北二段及隊友提供的三角點全景圖
雖直奔營地,但沿路我仍不忘幾個黑夜經過的景點,一線天沒注意差點就錯過,而吉他營地形似1把吉他僅能容納2頂2人帳,在比箭竹高能遮天的地方我想應該沒人想在此紮營,白姑東南蜂沒有基點卻有熱心山友提供石牌。
約下午2點30分返回營地,疲憊的身軀喝碗蝌蚪煮的熱湯體力恢復不少,因為營地缺乏水源,幾位隊友飲用水已耗盡無法補充,大家也大方提供多餘的飲用水,下午4點所有人終於到齊,廖大哥將隊伍分成2隊,我們A隊先行出發,B隊再休息片刻,行至平坦林道明明昨日覺得林道短,怎麼今日怎麼也走不完?摸了點小黑直到晚上7點10分到終於抵達登山口,等候B隊未果後,為閃避載運高麗菜貨車只好先行至埔里。
白姑東南峰
這次晚上9點30分方在埔里夜市吃我有史以來最晚吃的慶功宴,所幸B隊已在9點下山,然而時間太晚即直接返回臺中,沒能一起同樂實在可惜,但大家都能平安下山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