閂山(標高3,168公尺、百岳排名80)、鈴鳴山(標高3,272公尺、百岳排名63)均為百岳八秀,屬於中央山脈北二段縱走的一部分,但不同於頭角崢嶸、危崖連稜的北二段其餘山峰,這兩座山均屬於讓人易親近、柔美和緩的高山草原,且有730林道連結,因此成為百岳大眾(進階)行程之一。
行程規劃
時間:107年4月6日-8日
第一天
05:00出發->12:54林道11.7k停車柵欄->15:05林道17.5k叉路->17:27閂山登山口->18:00林道24K水管水源處前紮營
第二天
06:30出發->08:30林道27.5k登山口->10:00鈴鳴山(約1.67K)->01:00林道廢棄工寮->13:30返回紮營處
第三天
05:00出發->05:42林道23.2K閂山登山口->07:50閂山(約4K)->14:00林道11.7k停車柵欄->15:00梨山->20:00臺中
北二段路線圖(資料來源:上河文化)
4月6日天氣晴,行前數日氣象報導6日將有鋒面來臨,屆時6、7日將會下雨與氣溫驟降,經與登山隊商討更換梯次未果後(國家公園已進行入園申請無法變更人員,且行前1周內取消依規定費用只能退1成),我只好作淋雨心理準備乖乖準備行囊,今天早上從臺中市出發,碰上清明節連假清境合歡山區大塞車,領隊華駿改走力行產業道路(投89),真不愧有全臺最險惡道路之稱,路況之差令人身處搖搖杯內般上下顛頗不已,後經台7甲線65K清泉橋進730林道,中午方抵達車行最後之林道11.7K柵欄處。
11.7K柵欄處...準備出發
午餐後出發,所幸此時仍為多雲時晴的天氣,沿路緩步與下山山友打招呼,偶爾也有大人帶著小朋友登山,心想如果氣象局預報失效就好,經過17.6K耳無溪岔路,回想去年攀登無明山、甘藷峰亦因天氣欠佳撤退,攀登北二段群峰與雨真脫離不了關係,但這次既然決定要來就絕不輕易再打退堂鼓;陸續經過閂山之門與23K閂山登山口後,天色漸晚,眾人加緊腳步,抵達24K水源地前考量自耳無溪岔路口步道空地已有多處帳篷,25K廢棄工寮應已爆滿,不如就地找空地紮營取水亦較方便,晚間飄起毛毛細雨,只希望明天別下大雨。
13.2K塌陷處..回程時塌更多,現在聽說已經完全塌掉了=="
閂山之門
閂山登山口
一夜好眠隔日在滴滴答答雨聲中醒來,出發時因為下雨領隊決定距離較近、難度較低的閂山改至第3天再走,今天僅走距離遠、難度較高的鈴鳴山,在細雨中抱持純粹檢山頭練體力的心態跟著隊伍慢慢走,山路一片平坦,經過25K廢棄工寮、接連高繞及緩慢繞過26K崩塌處後,終於抵達林道盡頭的登山口,令人驚訝的是今天登鈴鳴山的山友還不少,人人裝備齊全誓不登頂不罷休,一路雨中陡上,約50分鐘後離開樹林來到稜線,沒有遮蔽物的環境颳起陣陣強風,細雨及近零度低溫令人渾身發抖,本想打退堂鼓,但眼見山頂已在不遠處,儘量放空思緒不去想冷繼續走,也不知過多久,終於抵達鈴鳴山頂,環顧四周霧牆遮蔽所有景色,未能見藍天群峰及草原總有些許遺憾,所幸這次沒帶單眼相機,住帳篷寒氣重又淋雨非壞掉不可,由於落後的大姐始終未見人影,與其他人匆匆於三角點合照後立刻往山下避風。
冒雨登頂鈴鳴山~~超級冷@@
返程中於稜線處遇見落後大姐,看她努力追上隊伍佩服她的毅力;山雨路滑用自己步伐走避免摔倒,偶爾在樹林中等待隊友跟上時冷到發抖只想趕快躲進帳篷溫暖的睡袋內,途中仍有許多山友準備上山,彼此勉勵之餘也希望他們能儘快上山後下山,回到登山口與隊友會合,領隊怕我們於工寮前高繞處路滑過於危險遂以腰繞行進,所幸順利通過;抵達廢棄工寮時大家已經冷得受不了,抱持著避寒及好奇心態,索性入內參觀,工寮很大可容納數十人入住,惟破敗的環境很難想像早期林業興盛工人們在此生活場景,歇息片刻返回紮營處,躲在帳篷內啜飲熱騰騰薑母茶吃零食與山友聊天真好,再睡個午覺醒來雨勢趨緩,期待明天閂山能有好天氣。
4月8日凌晨3點醒來雨已完全停止,受到冷氣團影響溫度更低,所有水氣凝結成霜,苦笑看著掛在帳篷外整個變硬結霜的雨衣,心想這下也好至少不用再穿濕衣服了,眾人收拾裝備後往登山口走,抵達23K閂山登山口已天色初明,南湖大山與中央尖山矗立眼前,與3月羅馬縱走相同,只是這次更近一些,而北二段鬼門關山及無明山如網路所稱像隻哈巴狗伏服中央尖山旁,太陽正從中央尖山與無明山之間緩滿升上,旭光照耀大地昭告今天將是大晴天,通往閂山之路首先得陡上但藍天白雲及綠地好像Windows作業系統經典桌布般漂亮,隨著高度上升,昨日攀爬的鈴鳴山及中橫四辣的中辣畢祿山也躍於眼前,昨天在淒風慘雨中登頂什麼也沒看到,原來鈴鳴山就像南二段的塔芬尖山小而尖銳,畢祿山旁鉅山則稜角分明,也許日後應規劃1次畢羊縱走,重溫畢祿、羊頭山及順走鉅山。
北一段日出
藍天大草原
離開閂山雨量站,長得比人高的箭竹路徑取代草原,穿梭於箭竹林隧道幸好露水已結霜不然又得渾身濕透,而過每一段隧道後豁然開朗,奇萊、合歡群峰甚至合歡北峰雷達反射板均清晰可見,大家皆稱讚領隊把閂山改至今天是正確的選擇,假如昨天冒雨走完那麼這次活動就只剩僅增加百岳數了,日後回想大概也沒有特別的記憶;抵達看天池營地水已結冰而閂山就在彼方最後山頭,領先隊友們正往山頂前進,路上遇到已攻頂玩正準備下山的山友,勉勵並告知仍有3個假山頭,走吧!不往前邁步又怎能到達目的地呢?
奇萊主北.合歡群峰
走過上上下下假山頭與箭竹灌木鐵杉交錯路徑,我終於扺達閂山山頂,此時太陽高掛讓人感受到溫暖,等待落後隊友空檔,欣賞180度美景同時想起臺灣百岳全集閂山介紹:
「位於中央山脈北段鈴鳴山往西北延伸的大支脈上,海拔3,168公尺,民國51年,邢天正等人由畢祿山經鈴鳴山到閂山之後,由此南下切1,000公尺下畢祿溪,渡溪到中橫公路賦歸,完成光復後的閂山首登……之後,退輔會開闢730林道,由環山附近清泉橋循茶岩山、閂山山腹上行,越過閂山與人待山的鞍部接近中央山脈主脊,山上的檜木一批批被運下宜蘭,登山客也被吸引上來,全盛時期的730林道,登山車直驅23.2K登山口,來回閂山只需150分鐘路程。
隨著臺灣林業的沒落,森林砍伐的禁止,林道無人維修的沒入荒野結束,730林道只能通車到11.5K處,閂山又變成非大眾化路線。」
聖稜線
礙於今天得趕下山,無法在山頂停留太久,眾人拍了大合照隨即離開,回程領隊一不留神下切至熱心山友所開闢的金明真路(可抵達730林道25K工寮附近,惟路徑不清),待發覺時連忙叫大家往回往上爬,我因等候落後隊友僅確認方向未跟上隊伍,等落後隊友均於視線範圍後方依領隊指示方向續行,結果反而成為隊伍第1位回到登山口的人,事後領隊笑稱往回走又不慎走錯路徑深怕大家跟著走錯還在原地等,所幸隊友陸續返回,算是這次活動的小插曲,登山活動遇到路徑不清係屬常事,只要不落單並仔細尋找布條等路標總會判斷出正確的路;完成2座百岳後雖然心情輕鬆,但還要踢近12公里的林道容不得大伙多作休息,於17.5K岔路口吃午餐後,眾人直奔林道11.7K柵欄處,回到車上喝領隊所請的汽水,再多的疲憊都一掃而空。
13.2K塌更多
返程經梨山取台14甲線回臺中,至合歡山區領隊特帶大家下車看雲海及指認鈴鳴與閂山位置,遠望兩者彷彿相連,實際卻相隔甚遠,以後來合歡山區我又多認識2座山,清境途中遇上大霧所幸靠領隊優秀駕駛技術平安送我們下山回臺中。